基础施工安全防护

基础施工安全防护

一、基础及槽、坑、沟土方开挖前,应查明施工范围内周边环境及荷载情况,包括地下各种管线、道路距离及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类型等情况,并制定保护措施。

二、施工前应具备完整的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及设计文件。

三、雨季施工期间基坑周边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和设施。

四、危险处和通道及行人过路处开挖的槽、坑、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员坠落。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

五、基坑工程应贯彻先设计后施工;先支撑后开挖;边施工边监测;边施工边治理的原则。

六、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遵守相关规范,深基工程或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七、应加强基坑工程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包括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及对岩土变化的监测,应通过监测分析及时预报并提出建议作到信息化施工。

八、土方开挖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土方开挖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开挖方案进行,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先挖坡脚;

2开挖放坡坡度应满足其稳定性要求。开挖深度超过1.5m时,应根据图纸和深度情况按规定放坡或加可靠支撑,并设置人员上下坡道或爬梯,爬梯两侧应用密目网封闭。当深基坑施工中形成立体交叉时,应合理布局基位、人员、运输通道,并设置防止落物伤害的保护层;

3坑(槽)沟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不得停放机械;

4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相邻建筑的基础深度时,应保持一定距离或采取边坡支撑加固措施,并进行沉降和移位观测;

5施工中如发现古墓、地下管道或不能辨认的物品时,应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施工负责人;

6挖土机作业的边坡应验算其稳定性,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在停机作业面以下挖土应选用反铲或拉铲作业,当使用正铲作业时,挖掘深度应严格按其说明书规定进行。有支撑的基坑使用机械挖掘时,应防止作业中碰撞支撑;

7配合挖土机作业人员,应在其作业半径以外工作,当挖土机停止回转并制动后,方可进入作业半径内工作;

8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应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基础工程施工,减少暴露时间,如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应预留300mm厚的覆盖层;

9从事爆破工程设计、施工的企业应取得相关资质证书,按照批准的允许经营范围并严格遵照爆破作业的相关规定进行。

九、基坑支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1支护结构的选型应考虑结构的空间效应和基坑特点,选择有利支护的结构型式或采用几种型式相结合;

2采用悬臂式结构支护时,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基坑深度超过6m时,可选用单支点和多支点的支护结构。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和能保证降水施工时,也可采用土钉支护;

3寒冷地区基坑设计应考虑土体冻胀力的影响;

4支撑安装应按设计位置进行,施工过程严禁随意变更,并应切实使围檩与档土桩墙结合紧密。档土板或板桩与坑壁间的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夯实;

5支撑的安装和拆除顺序必须与设计工况相符合,并与土方开挖和主体工程的施工顺序相配合。分层开挖时,应先支撑后开挖;同层开挖时,应边开挖边支撑;支撑拆除前,应采取换撑措施,防止边坡卸载过快;

6钢筋混凝土支撑其强度必须达设计要求(或达75%)后,方可开挖支撑面以下土方;钢结构支撑必须严格材料检验和保证节点的施工质量,严禁在负荷状态下进行焊接;

7应合理布置锚杆的间距与倾角,锚杆上下间距不宜小于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锚杆倾角宜为15º~25º,且不应大于45,最上一道锚杆覆土厚不得小于4m;

8锚杆的实际抗拔力除经计算外,还应按规定方法进行现场试验后确定。可采取提高锚杆抗力的二次压力灌浆工艺;

9采用逆做法施工时,要求其外围结构必须有自防水功能。基坑上部机械挖土的深度,应按地下墙悬臂结构的应力值确定;基坑下部封闭施工,应采取通风措施;当采用电梯间作为垂直运输的井道时,对洞口楼板的加固方法应由工程设计确定;

10逆做法施工时,应合理地解决支撑上部结构的单柱单桩与工程结构的梁柱交叉及节点构造并在方案中预先设计,当采用坑内排水时必须保证封井质量。

十、桩基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桩基施工应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打桩作业区应有明显标志或围栏,作业区上方应无架空线路;

2预制桩施工桩机作业时,严禁吊装、吊锤、回转、行走动作同时进行;桩机移动时,必须将桩锤落至最低位置;施打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距桩锤5m以外监视;

3沉管灌注桩施工,在未灌注混凝土和未沉管以前,应将预钻的孔口盖严;

4人工挖孔桩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各种大直径桩的成孔,应首先采用机械成孔。当采用人工挖孔或人工扩孔时,必须制定防坠人、落物、坍塌、人员窒息等安全措施。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2)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熟悉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遵守操作规定和具有应急监测自防护能力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3)开挖桩孔应从上自下逐层进行,挖一层土及时浇筑一节混凝土护壁。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300mm;

4)距孔口顶周边1m搭设围栏。孔口应设安全盖板,当盛土吊桶自孔内提出地面时,必须将盖板关闭孔口后,再进行卸土。孔口周边1m范围内不得有堆土和其他堆积物;

5)提升吊桶的机构其传动部分及地面扒杆应牢靠,制作、安装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人员不得乘盛土吊桶上下,必须另配钢丝绳及滑轮并有断绳保护装置,或使用安全爬梯上下;

6)孔内应设半圆形防护板,随挖掘深度逐层下移。吊运物料时,作业人员应在防护板下面工作;

7)下井作业前应检查井壁和抽样检测井内空气,确认安全后方可下孔作业,作业区域通风应良好。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8)井内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防爆灯具。桩孔较深时,上下联系可通过对讲机等方式,地面不得少于2名监护人员。井下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2h;

9)挖孔完成后,应当天验收,并及时将桩身钢筋笼就位和浇注混凝土。正在浇注混凝土的桩孔周围10m半径内,其它桩不得有人作业。

十一、基坑工程施工应采取排水、降水措施,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及积水泡槽。

十二、雨季施工期间,基坑四周边缘应挖排水沟或砌挡水墙。基坑内设置明沟和集水井,以排除暴雨和其他突然而来的明水倒灌,基坑边坡视需要可覆盖塑料布抹水泥面等防水措施,封闭坡顶及坡面,防止各种水流(渗)入坑壁。不得向基坑边缘倾倒各种废水并应防止水管泄露冲走桩间土。

十三、软土基坑、高水位地区应做截水帷幕,防止单纯降水造成基土流失。

十四、截水结构的设计,必须根据地质、水文资料及开挖深度等条件进行,截水结构必须满足隔渗质量,且支护结构必须满足变形要求。

十五、在降水井点与重要建筑物之间宜设置回灌井(或回灌沟),在基坑降水的同时,应沿建筑物地下回灌,保持原地下水位,或采取减缓降水速度,控制地面沉降。

十六、降水井点的井口,必须设牢固防护盖板和警示标志。完工后,必须将井回填。

基础施工安全防护插图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基础施工安全防护

文章链接:https://www.jidianzizhi.com/4394.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建筑资质代办专业顾问:

李经理

13198516101